梁球铭课题组在二硼偶氮化合物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5/10/13 来源: 编辑:


近日,大湾区大学理学院梁球铭课题组与南方科技大学刘柳课题组、山东大学孔令兵课题组合作,在硼偶氮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反应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 “A Crystalline Monomeric Diboryl Diazene”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上。大湾区大学与南方科技大学联培硕士黄冯博为论文第一作者


 


研究背景

偶氮化合物(RN=NR')作为一类基础含氮分子,广泛应用于染料、光敏材料、作自由基反应引发剂,在化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二硼偶氮化合物(R2BN=NBR2)作为该类分子中一个分支,由于稳定性差、易发生聚合,其单体的分离与表征长期以来始终是合成化学中的一个挑战。



1 研究背景


研究内容

本研究通过二硼肼的锂化-氧化策略,成功合成并分离出单体二硼偶氮化合物Mes2BN=NBMes2Mes = 2,4,6-三甲基苯基)。该化合物呈现出近乎线性的B=N=N=B骨架结构,与传统偶氮化合物的锯齿状构型形成显著区别。理论计算分析表明,该分子具有类似累积多烯[3]-cumulene的独特电子结构。二硼偶氮Mes2BN=NBMes2表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光化学稳定性,但在与多种Lewis碱作用时,可通过释放N2生成Mes2B•自由基。该自由基可被N-杂环卡宾NHC稳定捕获,也可进一步转化为系列有机硼衍生物。此外,二硼偶氮Mes2BN=NBMes2与氨或乙胺反应时,通过BN中心的协同作用实现了NH键活化,生成胺基硼烷及二亚胺(HN=NH)中间体后者被二硼偶氮捕获形成二硼肼。因此二硼偶氮Mes2BN=NBMes2能够作为多功能硼基自由基前体,可在温和条件下实现自由基转化,还为模拟N2逐步还原开辟了新的道路。


2 本文工作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5c1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