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主任

实验室主任赵金奎:现任大湾区大学(筹)讲席教授、物质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博士毕业于汉堡大学,1988至1996年在德国GKSS(现HZG)研究中心工作,1992至1996年任GKSS大分子结构组代理组长,1996年至1998年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作博士后;1998年至2018年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中子散裂源工作,散裂源小角散射项目首席科学家;2018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杰出研究员,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先后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A类,学术帅才)、东莞特色人才(一类)等,曾获得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成果奖、德国GKSS研究中心进步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凝聚态,软物质,和材料科学的中子散射研究;散裂源中子散射技术研发,中子散射谱仪设计和与中子慢化器的匹配优化,中子蒙特卡洛计算。

 

实验室副主任郭文翰:现任大湾区大学(筹)物质科学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博雅计划”博士后。长期从事功能多孔材料研发及其能源与催化应用研究,研究领域包括能源电催化、电池与储能器件、工业催化、新型碳中和技术等方向。发表SCI论文48篇(一作及共同一作7篇,通讯作者4篇),包括化学领域顶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IF=60.615,内封面),总引用>5600次,h指数=31,5篇论文入选杂志封面,13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授理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

 

实验室副主任陈虎:现任大湾区大学(筹)物质科学学院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黄湧教授课题组,经过了多年的有机合成的培训;随后加入有机电子学领域知名的课题组—Iain McCulloch教授团队进行了为期八年的有机半导体的研究,先后任职于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和牛津大学(兼职),在设计合成高性能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制备表征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申请人旨在从源头出发设计半导体材料的结构,研究其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利用结构-性质的关系反过来指导有机半导体材料结构的设计。目前申请人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原创且具有高影响力的研究结果,在Energy Environ. Sci., Adv. Mater.和J. Am. Chem. Soc.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所发表论文中有二十三篇影响因子大于十。其中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Energy Environ. Sci.一篇,J. Am. Chem. Soc.三篇,Adv. Mater.一篇,Sci. Adv.一篇,Chem. Mater.一篇,J. Org. Chem.一篇和Tetrahedron一篇,此外分别以第一作者和第三作者的身份申请了两项国际专利(WO 2018104367, WO 2020078815),并在欧洲、美国、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通过PCT途径申请了专利保护。陈虎研究员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有机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以材料合成为主导,兼顾有机材料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有机光伏(OPV)、有机热电转换(OTE)以及有机电化学晶体管(OECT)等领域的器件表征以及优化,同时探索有机功能材料在解决实际工业需求中的应用如柔性可穿戴设备、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以及光催化水解产氢等。

 

        实验室副主任左小伟:现任大湾区大学(筹)物质科学学院副教授。东北大学工学博士,一直从事先进金属结构材料的研究。以建造大型船舰所需超高强钢为目标,围绕“纳米析出强化及强塑性机理”的科学问题,构建强磁场及合金化改善纳米析出强化钢析出机制,构筑分层析出组织解决强度和塑韧性的倒置关系。(2)针对高强磁体建设中核心绕组导线这一“卡脖子”材料,凝练“连续/不连续析出相竞争形核生长与控制”的科学问题,通过强磁场+热机械变形实现合金性能提升,揭示连续和不连续析出控制及强磁场作用机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联合基金3项,参与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参与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40余篇(第一及通讯作者2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6项,任《材料工程》和《航空材料学报》青年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