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组介绍
张世尧,大湾区大学(筹)先进工程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以第一/通信作者在SCI中科院一、二区期刊上发表19篇论文)。已主持并结题深圳市稳定支持面上项目、广东省青年创新人才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级项目两项。已担任各类国际顶级期刊的客座编辑,如Sustainability和Electronics特刊,并长期担任领域顶级期刊及会议的审稿人,多次以技术程序委员会(TPC)成员和共同主席(Co-Chair)的身份在领域会议上组织专题研讨会(Workshop)。
课题组主要开展智慧交通、自动驾驶、车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前沿研究,重点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驾驶、具身智能及低空经济中的应用等方向。课题组长期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同时接收特任研究员、博士后和研究助理申请。
二、联合招收导师介绍
陈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其致力于探索无线物理层的计算和感知潜力,解决了融合计算和感知的空口中可达性能、实现方法和应用设计上的一系列关键问题。融合空口的研究成果,均发表在JSAC、TSP、TWC、TCOM、TVT这5个移动通信顶刊上,其中一作12篇,二作通讯(学生一作)26篇。论文的谷歌学术引用超3100次,其中9篇论文的引用超100次,4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成果获得了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2)、省杰出青年基金、华为青年学者奖、全球前2%科学家、华为难题火花奖、华为优秀合作项目奖、IWCMC最佳论文奖、IEEE-SPS热点论文、工信部5G应用大赛一等奖、中科院院长奖等。
主持了6个国家级项目和3个省部级项目,包括:国自然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1项,重大专项课题2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等,主持项目经费超1100万元。提出的2项融合空口技术入选工信部6G潜在关键技术库,并应用于华为、中兴和锐捷的相关产品。入选IEEE高级会员,IEEE青年学者,担任了4个期刊的编委、5个国际会议的组织主席。同时,参与撰写了工信部和中国科协等组织的8个白皮书,受邀为全球6G大会、中国通信年会等做专题报告。
三、招聘方向
具身智能
四、招聘岗位及职责
(一)招聘岗位:博士后1名;
(二)岗位职责:
1.与课题组负责人共同制定研究计划,相对独立地开展课题研究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或申报相关专利;
2.协助课题组经费申请,并积极以负责人身份依托课题组申请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项目及其他国家、省、市各级课题;
3.积极参与课题组实验室建设,协助完成课题组研究助理管理、研究生培养等日常工作。
五、应聘条件
1.具有或即将获得计算机科学、自动化、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年龄在35周岁以下且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2.对科研具有浓厚兴趣,具备良好的英文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
3.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过中科院一区或CCF-A类高水平论文;
4.为人正直,勤奋踏实,积极上进,具有高度责任心、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薪酬待遇
1.聘期2年。A类博士后综合年薪不低于45万元(含地方政府资助,下同),B类博士后综合年薪不低于40万元。入选广东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项目,综合年薪不低于60万元。根据科研工作业绩表现,课题组提供相应的科研绩效奖励。
2.除综合年薪外,学校高标准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发放租房补贴。
3.提供工作开展所需科研条件及学术交流机会。
4.支持博士后作为负责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以及省、市各级科研项目;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或省级以上重点博士后资助项目,地方政府按1∶1给予配套资助。
5.出站后留莞工作的,东莞市给予50万元生活补助。入选广东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项目,出站后留粤工作的,广东省给予40万元住房补贴。
6.支持博士后申报东莞市有关人才项目,享受购房补贴、租房补贴、生活补助、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励、医疗保障、创业扶持、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等。
7.工作地点松山湖科学城,享受带薪年假、健康体检和校内餐厅等福利待遇,学校按属地政策协助解决子女入园入学。
8.对于优秀的出站博士后积极推荐申请校内相关岗位。
七、应聘方式
有意者请提供以下申请材料:
1.个人完整简历:包含自本科起详细的教育和工作经历、学术论文列表、承担(参与)科研项目、教育教学情况等,附学历学位证明扫描件;
2.代表性研究成果:论文、专利、科研项目、奖励情况等;
3.不超过3页的PPT,陈述代表性研究成果的创新性;
4.相关领域专家推荐信2至3封(含博士导师推荐信)。
请将1至3项材料合并成一个PDF文件,按照“博士后应聘-姓名”的方式命名发送至邮箱至:zhangshiyao@gbu.edu.cn,并请推荐人将推荐信直接发送到上述邮箱。
招聘长期有效,招满即止。